這星期演示小組的主題是討論教學法
一進入教室就可以從桌子的排列看出第二組希望的教學型態
討論教學法的特色就是在於同學間的討論
老師所扮演的只是輔助的角色 (左手只是輔助XD)
它所預期的不是一個固定的答案,而是鼓勵不同面向的思考
期望激發出更豐富的看法
它的優點像是
1. 增加課堂多元性,易使學生對討論的主題感到興趣,進而激起學習動機
2. 培養同學發表自己想法的能力,並訓練團體溝通的技巧
3. 能讓班級、小組間的感情更融洽,對小組有歸屬感
4. 培養學生批判、質疑的思辨能力
5. 從別人的看法中發現自己思考的缺陷(尤其是小組成員異質性高時,很容易發現截然不同的思維)
但討論教學法也是有些為人詬病的缺點
1. 人數太多時容易離題且時常難以管理秩序
2. 學生需要比較多的先備知識,否則討論難以進行,易流於聊天的情況
3. 可能花費較多的時間,教學品質不見得會比較好
4. 每個學生參與討論的程度不同,形成部分人不斷發表,其他人漠不關心的情況,可能降低後者的學習意願
總結來說,討論教學法的應用非常廣
但在運用上必須十分小心注意
尤其是主題的選擇以及小組成員的配置要特別留意
主題最好選擇能夠引起大家興趣的題目
避免太難的題目而且內容要有創意
而小組成員的異質性要高,討論時的觀點才豐富
而且最好把敢於表現自己和個性較內向的人分在同一組
並囑咐活躍的同學要積極引導開口發言
(或由助教輔導。這點至關重要,畢竟討論教學法期望每人都能表達他們的意見)
這樣討論才不會太冷淡,或是只剩幾個同學自High的情況
-------------------------------------------------------------------------------------------------------
我在網路上找到這篇教案:不可或缺的維生系統──廢棄物處理
http://vschool.scu.edu.tw/tplan/content7/d15-1.pdf
這篇教案選擇的主題是廢棄物的處理
對學生的生活而言不但不會陌生
或許大家還會很好奇平時的垃圾廢水的去處為何
所以,基本上這個教學主題是滿適合討論教學法的
它的教學方法是最基本討論教學的架構
師生問答 & 同學討論 & 班級分享
老師在其中再穿插一點講解以釐清、整理大家的意見
廢水處理這個主題似乎被比較活潑的方式呈現出來
值得住意的是這篇教案設定的教學人數只有14人
而從它的時間分配而言
若是人數再多則容易拖延到課程進度
所以在運用討論教學法時我們必須做好時間的規畫
以及班級、小組的人數比例分配
-------------------------------------------------------------------------------------------------------
我認為對於剛剛接觸國文修辭技巧的國一生
很適合運用討論教學法學習
老師可以先簡述該修辭法的核心概念
可以再給幾個基本、範本型的例子
再發下幾篇文章給各小組
請他們討論文章中運用到該修辭法的地方
之後以段落(或以文章)為單位(用意在減少消耗的時間),請各小組分享給全班
也請其他同學舉手補充該小組遺漏的部分(可以用記點制度已增加其他小組的意願)
最後老師就各同學們的討論結果釐清一些容易錯誤和遺漏的地方
並提供更多的例子,包括一些特殊的用法和常見的名言佳句
-------------------------------------------------------------------------------------------------------
延伸閱讀
討論教學法的行動研究----以戶外教學為主題
http://tw.myblog.yahoo.com/jw!BGlIv_CXBhaM.JEWUpyRG2dgGQ--/article?mid=2
簡介小組討論教學法
-------------------------------------------------------------------------------------------------------
(以下為心得文,教學原理無關)
這星期的事情好多
有些事處理的不是很好
搞得心煩意亂好幾天
不知道究竟要何去何從 (人格特質這種東西怎麼這麼虛幻=”=)
可惡,悶!
怒打完教學原理的作業後
回家調養身體、重整心情
希望下星期可以過的順利些~~>"<